12.01.2006

重建





今日到訪觀塘。


有些地區,你會不時經過,不過並不熟悉,甚至有點疏離。觀塘於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地區。


自從該區的大型商場apm開幕後,朋友相約飯聚,偶爾都會選擇觀塘,但我所到的範圍,僅限於apm內,一街之隔的裕民坊,印象中近數年只到過一、兩次。


市建局前身、土發公司已經開始籌劃重建觀塘裕民坊一帶,早前公布了三個建議方案。整個重建計劃佔地廣(5.3公頃),涉及業權多(1600個),發展成本巨大(300億元),是市建局歷來最大型的單一重建項目。


重建是好是壞,當區居民、專業團體、環保文化團體都各有不同意見,最終觀塘舊區會變成什麼模樣,仍未有最終答案。


媒體作過不少有關觀塘重建的報道,不少市民亦透過互聯網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連串有關「十元飯盒」的報道、意見。觀塘舊區是草根階層的安樂窩,區內的消費亦照顧到這班「餐搵餐食餐餐餐清」的低收入人士,雖然近一年經濟好了,仍有很多食肆有售「十元飯盒」,有居民擔心,重建後,他們失去了一個容身之所的同時,他們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亦會隨之有重大轉變,一些他們未必能承受的轉變,當中包括「十元飯盒」會從此消失。


雖說重建方案未有最後決定,但三個提出的方案,全都跟現時的觀塘舊區格格不入,沒錯,社會要進步,不過進步的同時,本來在這裡居住、生活的市民,要被「迫遷」到那裡?硬生生將舊樓拆卸,在原地興建高級住宅商廈,「有錢人」多了一個新樓盤選擇,沒能力的又被安置到哪裡?


城市發展是否總意味著有一群人被忽略、被遺忘?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