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2007 0 comments

中文變英文

還有六天,就到回歸十周年。

之前寫過回歸十周年的感想,在新加坡的A小姐借了作公事之用,我當言樂意借出拙作,她翻譯成英文,已經出版了。看見自己寫的中文變成英文,感覺很特別。

回歸特輯仍有工作要跟進,希望早日完成收貨,真真正正使我放下心頭大石。
0 comments

假期.....結束

多謝Wo先生的熱情款待,剛過的星期五,我們一行五人玩得很暢快,先打保齡,再打桌球,然後到「中產之家」參觀。

在桌球枱上有很多笑話,五個不太懂得打桌球的人,有的得到負42度的成績,有的清脆利落的將白波打入袋中,有的更厲害,竟然當白波無到,想將桌球棍對準紅波直接推入袋。

晚上再來唱好k,一直唱至凌晨四時半,很久沒試過了,還記得很多年前,每個月總有一、兩次跟好友tkc唱k唱至天亮。

假期結束,又要回到工作桌上搏殺.........




6.22.2007 0 comments

第五站

昨日凌晨兩點半離開公司,終於完成回歸特輯,鬆一口氣,今天放假,相約Ed到深水埗吃晚飯。

今次是第五站,由Ed選擇餐廳,行了很久,終於到達目的地──飛鷹餐廳。餐廳面積很小,布置極懷舊,食物味道不差,吃的跟金鳳差不多,都是那些大件牛扒餐之類。晚飯後行到大角咀,尋找「盧海鵬冰」,終於找到,甜品的味道很一般,但喜歡這種帶點探險況味的「食肆大搜尋」。

過了完美的一天,謝謝Ed!


飛鷹餐廳──看看左邊那張啤酒廣告,很八十年代feel


盧海鵬甜品之家──左邊的是盧海鵬冰,據Ed所說,有點苦,我還是吃正常一點的木瓜燉雪耳


Ed的白色手錶,我也想要一隻白色手錶,但怕會變成灰色(甚至黑色)

6.18.2007 0 comments

在公司...

凌晨一時,仍在公司。

為了趕及星期三完成回歸特輯,這幾天都要加班,前天試過早一點回公司,但發覺作用不大,因為下午要處理即日的新聞,根本沒時間,所以今日選擇了夜一點走。

本來應該很忙,但今日的進度相當理想,我已完成1/3的工作,餘下三天,相信可如期起貨,星期四、五可以無憂無慮地放假。

公司電腦前又出現兩堆垃圾,想點?

6.11.2007 0 comments

回歸十周年

昨天才說工作出奇地順利,世事的確愛捉弄人,今天的工作不斷有阻滯,忙了一整天,十一時半才有空靜下來吃飯。

「回歸」總是陰魂不散般纏擾著我,繼每天一隻的回歸系列報道,又來回歸特刊,我負責六大版,想怎樣?「回歸」總要跟我過不去嗎?

不過也有所得著,在找資料的過程中,這十年好像重新經歷一遍──

97年的我,唸中七,那一年,我18歲。回歸那一晚我是怎樣過呢?忘記了,反正當時對回歸沒多大感覺,只記得,那一晚下雨。

回歸之後,我上大學了,香港經濟開始下滑,當時心想:畢業後應該會好起來吧!誰知道,畢業那年的情況更差。那時是01年,美國911。我記得我是911兩天後開始在現時的公司上班的,被分配到的位置,是剛走了的同事留下的座位,她剩下的文具我用到今天。

好不容易適應了工作環境,一心想著待經濟好一點,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可惜,03年爆發了沙士。我記得,有一晚,收到威院傳來的新聞稿,說8A病房出現集體發燒,結果要臨時改版,寫了一段700字的稿。翌日被派往威院8A病房採訪。當時仍未知事情的嚴重性,在病房外等候的一眾行家還有說有笑,每當有醫護人員出入,便一窩蜂上前訪問,當然,沒有人停下來接受訪問,只是從醫護人員的對話、緊張程度,推敲事情真的不簡單。

結果是怎樣,大家都知道了。香港過了最難捱的3個月。每天都戴上口罩外出,聞著自己口中噴出來的氣息,在公共交通上、在人多擠迫的街上,每當有人輕咳兩聲,大家都像驚弓之鳥般彈開。那段不握手,只記得洗手洗手洗手的日子,絕對是我活了20多年以來,最恐佈歲月。那時每當同事譚先生放假,我便會出席美利7樓的430記者會,聽著新增感染人數、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心裡很不安,疫情不知何時才完結。

人生總有希望,沙士退卻了。之後是七一,記得03年7月1日,我負責採訪七一遊行,帶著幾位實習同學,由維園走到中環CGO。沒有人預計過會有50萬人上街,那天乘地鐵往銅鑼灣,車廂上、地鐵站內,都擠滿穿黑色衣服的人群,那一刻,很感動。

七一引發連串大事,23條擱置、葉劉辭職、董建華再捱多兩年亦退下來了。04、05的七一我也有參與。

03年過後,經濟開始復甦,大家很快便忘記了沙士的教訓,我覺得,香港人的熱情也冷卻了一點點。說經濟復甦其實很片面,事實是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社會問題叢生,繁華背後,香港背負著很多計時炸彈。

回歸10周年了,對香港人來說始終是一個大日子,無論你今日的生活,對比起10年前是好了還是差了,這10年間,我們都陪著香港走過很多歷史時刻。不過重要還重要,那些《始終有你》、無厘頭上千項的慶祝活動,叫人吃不消,好像每每提醒香港人,慶祝回歸10周年會跟「娘」劃上等號。

我想,我的餘生都會在香港度過,不知道回歸20周年時,又會是什麼模樣?
6.10.2007 0 comments

一天

今天工作出奇地順利,難得十一時準時下班,忽然無聊,想坐坐電車,便在公司樓下的電車站登上往跑馬地的電車。本來打算在中環下車轉巴士回家,但不想電車之旅如此快完結,終於在銅鑼灣才下車。

如果香港有24小時營業的書店多好,可惜沒有,唯有到24小時營業的超級市場逛逛。凌晨十二時過後,超市仍然人山人海,逛了一圈,沒什麼好玩,便離開,乘170號巴士回家。

這幾天作息時間有點混亂,一上車便睡著了,醒來時已過了獅子山隧道。

無驚無險,這樣又過了一天。
6.07.2007 6 comments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終於看了許鞍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在戲院上時已經想去看,但可惜沒有朋友有興趣。


看後終於明白為什麼上畫時只得寥寥數間戲院播放,因為這套戲真的不是拍給香港人看的。主角斯琴高娃飾演一個下崗的知識份子,獨自生活在上海,靠不多積蓄獨自過活。她是一個大學生,年輕時插隊到了東北,嫁了一個「老粗」,待可以回上海了,她就撇下丈夫和女兒,一心想著重過新生。


下崗後,姨媽生活沒有寄託,遇上了周潤發,結果被騙去了畢生積蓄,此時更遇上意外,進了醫院,沒見了十多年的女兒由東北來探望她,雖然女兒一直怪她當年一走了之,但終究還是將無依無靠無錢的媽媽帶回東北。


姨媽在上海的生活雖然孤獨,但卻精彩,她的「姨媽」性格十分爆笑,那些師奶咀臉尤其抵死,唯獨是聽不明那些上海話,看字幕總是不夠傳神。錢給騙了,跟女兒回了東北,跟前夫一起生活,伴,是有了,但姨媽的生活卻變得黯然失色。曾到上海探望姨媽的外甥,到東北再探望她時,也看得出姨媽變了。


怎樣看,也是一齣悲劇,不過並不是那種叫人淚如雨下的那種悲劇,反而,這種逗人發笑的悲劇,看得更叫人心酸。


不知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會步姨媽的後麈。哈哈,touch wood,醜既唔靈好既靈!
6.03.2007 0 comments

師奶


終於讀了陳惜姿的《天水圍12師奶》,十二個故事,十二個師奶,每個看得人驚心動魄。並非什麼劇情曲節離奇的恐佈經歷,全都是活生生的低下階層生命奮鬥小故事。


有的老公走佬,有的兒子吸毒,有的一人打數份工還要照顧子女,有的在極不情願之下申請綜援令自己抬不起頭做人,有的甚至因為受親人陌生人歧視而要到精神科求診。


每個故事都可以令你看得傷心流淚,作者沒有刻意煽情(比對起她以往在《壹週刊》所寫的人物專訪,風格有點不同,但依舊吸引),但故事主角本身的經歷已夠催淚。一面看一面想,如果我是當事人,我會怎樣面對?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令大家從另一角度去看被視為悲情城市的天水圍,我相信,香港沒有一個社區的設計會差得過天水圍,一個社區設施及配套嚴重不足的地方,加上不成比例的公共屋邨數目,當然不得不提貴得嚇人的交通費,種種因素都令這個社區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當然,家庭問題、失業問題、貧窮問題區區都有,你看,深水埗、觀塘也多低下階層,但社區之內較多樣化,配套設施足夠,有錢人、窮人都可在此安居樂業,雖然有人未必能安居,但至少要找一份工作糊口也較容易。天水圍嘛,真的真的有很多迫切問題,不過要解決絕非兩、三年間可做到的,甚至連政府都也無從入手,難道要將區內數十萬人全部搬走重新規劃?


看過此書,你不會再無病呻吟,我們,其實已經很幸福。


PS:書中的序及導讀部分,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的話,可以跳過不看
 
;